- 叶金鑫;徐世俊;刘晓;董丰波;孙立凡;
金属表面微结构加工精度是决定破裂膜片工作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,直接影响发动机点火的成败。基于热传导方程建立破裂膜片表面微结构刻痕加工过程的光、热耦合仿真模型,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微结构温度场,基于库伦爆炸原理研究飞秒激光加工表面刻痕微结构的成形机制,并分析激光脉冲参数对刻痕微结构成形的影响规律。结果表明,飞秒激光单脉冲烧蚀作用呈现非热熔态,加工热影响区小,随着脉冲能量持续作用,金属表面热累积的平衡温度逐渐升高,最终达到热累积平衡态。通过适当降低脉冲能量,同时保持能量值大于铝合金材料的烧蚀阈值,可显著减少加工剩余热量,有效预防加工中铝合金材料表面氧化;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前提下,通过降低脉冲重复频率可减少热累积平衡温度,提高功能部件表面微结构的加工精度。
2025年01期 No.386 50-5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239K] - 王迹;张洋;程明;
光固化增材制造因光敏树脂材料成本高、调整参数过多导致打印质量不稳定。选取层厚、曝光时间、曝光强度和等待时间四个工艺参数作为单因素试验,结合试样表面粗糙度、力学拉伸性能指标进行分析,并采用L9(34)正交试验优化四个参数。结果表明:层厚对机械性能影响最大,曝光强度对表面质量影响最大,而等待时间对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影响均最小。基于极差分析,得出拉伸性能最佳成形参数组合A1B1C2D2,表面质量最佳成形参数组合A2B2C2D3,对光固化增材制造成形参数进行了有效优化。通过缺陷分析,5 500 ms曝光时间较低或1 400 mW/cm2曝光强度过高是形成气孔的主要原因,而层厚大于0.05 mm或曝光强度低于1 350 mW/cm2会增加裂纹倾向。
2025年01期 No.386 55-61+7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81K] - 丁燕;王磊;王远;
为提升激光选区熔化表面粗糙度预测的精确度,提出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。首先依据参数建立指数模型,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因素,求解获得各因素的指数值;然后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,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包括自适应惯性权重更新和动态调节学习因子,同时指数模型预测结果作为特征输入到BP神经网络模型;最后给出算法流程。实验显示,改进BP神经网络在较少的隐含层节点下达到了更低的平均相对误差,激光选区熔化表面粗糙度预测更接近真实值,改进BP神经网络决定系数相比EM、BPNN、GABPNN分别提升了6.40%、1.14%、0.07%,均方根误差相比EM、BPNN、GABPNN分别降低了0.0363、0.0627、0.0668,评价指标较优。
2025年01期 No.386 62-6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296K]